磨金石教育影视技能干货分享|浅析中国CG特效的发展现状
中国CG特效的发展2015年是一个分水岭。
在2015年之前,中国CG 特效发展是混乱的,不成熟的。
总体表现就是技术水平不足,缺少人才培养的体系。
当时从事CG的公司,大概有两个类型:“技术型与业务型”。
所谓技术型的公司,就是以专研技术为中心,提高公司特效师总体技术水平。
做出市场上无与伦比的产品,以此来增加公司的竞争能力。
但是这样的公司最后往往会走上一个难以回头的邪路。
那就是与受众和客户产生的矛盾。
我们知道CG特效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艺术创作的范畴。
所以在过度追求技术的理念下,往往会与客户之间较大的审美和理念的差异不符合。
技术是高难度的,需要特效师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去专心的打磨。
当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认知阶段后,就会产生认知瓶颈。
陷入自己的艺术世界里走不出来,不愿意向市场妥协。
他们认为自己是创作者,而不是市场的服务者。
因为自己技术水平的积累,所以自己是绝对的专业,因此不自觉地认为自己的审美是一流的。
继而产生对客户的挑剔和对受众的埋怨心理。
完全忽视了自己的职业是市场中的一环,要考虑市场的需求。
再加上中国CG行业发展较晚,各方面产业体系没有形成。
这就造就了中国特效师大多数都是独立个人成长的,而不是在团队合作上成长的。
所以就容易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。
太过于深入对个人技术的追求,从而忽略行业的的突破口。
所以技术型公司最后就会因为不适应而难以为继。
加上中国特效行业太过于单一,造成有限的特效师竟然挤压,行成了行业的内卷。
第二是业务型公司
这类公司是彻底的实用派,他们执着于追逐利润,而不是扎根行业创造技术。
往往哪里有利润,就往哪里奔。
这就造就了他们的经营缺少建设性,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赚的利润,但一旦所在的领域缺少突破口了,就得撤掉,不能长久。
他们资源强大,讲究效率,但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。
因此当时国内CG行业的现状就是:从2001年到现在难以形成独立的产业
这个瓶颈在2015年之后得到改善。
原因是中国游戏和动漫影视的崛起。
无论是手游还是端游,对三维大作都有较大的市场需求。
因此特效师、美术师人才有了用武之地。
不过游戏的推动还是有限的,因为游戏制作的核心在于程序和策划,而不是特效和美术。
动漫的发展才是中国特效师们近几年主要的出路。
也是中国特效行业未来的发展主要推动者。
因为三维动漫对特效师的要求较高,同时也能容纳大量的基础特效工作人员。
动画片的生产具有较高的市场化特征,有完整的产业链。
也就是说动漫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就是CG特效,而且行业是立体的,长久的,能够形成产业链和人才培养体系的。
因为基础的特效人员可以在动漫公司获得足够的成长。
动漫影视的每一帧信息,都需要特效来表现。
因此动漫的收益与市场的竞争力,CG特效已经是绝对的核心与卖点。
所以面对国内蓬勃的动漫电影市场,CG行业开始有了成为独立产业的曙光。
除了动漫行业,其他各行各业,特效的运用也越来越多。
比如广告领域,这个领域是CG特效行业最具挑战的地方。
因为广告类型多种多样,业务很杂,今天做汽车品牌的宣传,明天就可能做一个洗洁精的。
各种风格的跨度极大,因此特别要求特效师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耐心。
而且广告行业对特效师的需求也是比较广泛的且具有包容性的。
就是你什么风格,什么水平的都可以来这个行业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。
之后就是慢慢的在业务中提升自己。
这个行业有很大的突破性,但也缺乏人才培养的系统性。
不能像动漫那样系统的培养的各种类型的人才。
就目前来看,中国CG行业的发展现状,依然处于起步阶段。
CG特效在影视领域运用越来越多,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大场面还是会照外国的特效团队来做。
团队化、系统化是未来中国特效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。
否则即便有再多的优秀特效师,也难以发挥出真正的实力。
最终还会被外国公司将人才吸走。
特效行业在未来绝对是重要的文化发展行业。
在这一方面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,出台相关和的政策,调整行业发展的结构是有必要的。
要想有更好的发展,想要走向世界,就必须规范市场,减少不良竞争。